因應介入性內視鏡超音波在醫學上的新進展,讓醫師在臨床使用的範疇更廣泛,台北慈濟醫院、台灣介入性膽胰內視鏡同好會(TIPEC)與財團法人慈桂肝膽醫學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「台灣介入性膽胰內視鏡工作坊」(Workshop of Taiwan Interventional Pancreaticobiliary Endoscopy)。活動於8月12、13日舉辦,為疫情後首次大規模的實體會議,邀請日本、韓國學者與會,除了專題演講,也示範10種治療介入性超音波治療術式,實體與線上與會人數超過百人。
台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致詞歡迎所有與會貴賓,提到內視鏡治療對解決病人的痛苦與搶救生命極為重要,期此次工作坊能分享彼此的內視鏡經驗,帶給臨床病人更好的治療。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指出,部分器官例如胰臟是很難用一般超音波進行檢查的,尤其對於較胖的患者、曾手術有疤痕的患者更是不容易照清楚,所以臨床因應需求發展出介入性超音波。「以前學界認為內視鏡超音波只能當作診斷工具,例如早期癌別診斷、確定癌症侵犯範圍,而今隨著醫學進步,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橋接外科作微創術式處理。」陳建華主任表示,以胃阻塞為例,若在外科,醫師會透過繞道手術作胃與腸子的銜接;如今這項技術在內科即可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完成,只要在腸道和胃中間作一金屬瘻管,就可以讓胃中食物直接透過瘻管進入腸道,縮短病人接受手術的恢復期並減輕疼痛。因此此次活動著重介紹技術的新進展,特別是介入性的內視鏡超音波。
因應疫情,前幾年的工作坊皆為線上轉播,此次活動是首次實體加線上會議。為期兩天的活動,首日於台大醫院舉辦專題演講,次日於台北慈濟醫院進行術式示範。以來自日本富山大學的安田一朗教授示範的手術為例,手術展演的病患為69歲男性,因慢性酒精性胰臟炎而長期腹痛,考量止痛藥效果不佳,並為了避免病人對止痛藥物的依賴,而決定以介入性內視鏡超音波治療。
手術方式為「腹腔神經節阻斷術」,透過內視鏡超音波施行酒精注射,燒灼破壞神經傳導功能。安田一朗教授說明:「這項治療最困難的地方是要看清楚神經節的位置,傳統治療是將酒精打在神經叢上,但效果有限,若能直接打在神經節上,將會有較好的止痛效果。」他也提到,此類工作坊對年輕醫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可以直接看到資深醫師展演術式,有利於醫學界的經驗分享及知識傳承。
醫學日新月異,過往的診斷工具如今已是治療手段之一,專家學者在兩天的案例討論、專題交流中精益求精,對內視鏡超音波的應用更熟稔,無疑會成為消化道患者的福音,讓病人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【原文連結:慈善新聞網 https://www.tcnews.com.tw/medicine/item/19636.html】